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马铃薯贮藏期间的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控制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2-11-26 

 杜守宇    研究员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12年11月26日
 
 
        1、温度
        马铃薯贮藏对温度的要求种薯和菜 用薯1-4℃。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的温度要求与薯堆内的自然温度变化据西吉马铃薯研究所何建栋观察结果,可以看出:预贮期应使温度逐渐下降,到l0月中下旬,种薯贮藏温度应降到2℃ 一3.5℃ ,商品薯贮藏的温度应降到4℃ 一6℃ ,达到控制指标,以后保持上述指标一直到第2年的4月初,然后打开通风孔以及窖门进入使用期,贮藏期6个月,温度变化成凹型曲线,而薯堆内的自然温度变化成s型曲线。l0一l1月自然堆放时容易出现高温高湿,这时应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贮藏中期的l2月至第二年2月,外界正处于严寒低温季节,薯块已进入完全休眠状态,易受冻害,这一阶段应防冻保暖;贮藏末期3—4月份气温变暖,休眠期结束,马铃薯呼吸转旺,薯块开始萌芽,这时应加强通风换气,控制窖温,延长贮藏期。
                                                         
                                                           表   温度对马铃薯块茎的影响

温度(℃)
块茎变化的情况
-2
块茎受冻。
0-1
淀粉转化成糖,食味变甜,种性降低。
1-3
是种薯最好的贮藏条件,呼吸微弱,皮孔关闭,病害不发展,重量损失最小,块茎不发芽。
5
块茎的呼吸强度较小,少数皮孔开放,仍是适于种薯的贮藏温度,但镰刀菌开始发展。
8
呼吸强盛,皮孔开放。镰刀菌迅速发展,块茎腐烂(湿腐或干腐),块茎重量降低,渡过休眠的块茎开始发芽。
11
呼吸强烈,镰刀菌发育转弱,但块茎腐烂严重,损耗率增加。幼芽伸长,如湿度大时,幼芽还可生根。
14-16
呼吸强烈,窖内干燥时,块茎开始皱缩。如窖内过湿,湿腐病强烈发展,幼芽伸长,并能生有大量须根,损耗率激增。秋季在这一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在85%时,块茎伤口易于愈合。
20
幼芽和根系交织于块茎的表层,腐烂的损耗激增,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块茎窒息薯肉变黑,湿腐病发展得极为迅速。空气干燥时块茎皱缩,并在幼芽和芽根上形成仔薯。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5℃是适于马铃薯块茎贮藏的温度。
 
        2、 湿度
       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保持窖内适宜的湿度,可以减少自然损耗和有利于块茎保持新鲜度。因此,当贮藏温度在2℃—3.5℃时,湿度最好控制在85%一90% 之间,在这样的湿度范围内,块茎失水不多,不会造成萎蔫,同时也不会因湿度过大而造成块茎腐烂。调节湿度的主要措施是利用地下风道通风,通风之后可将窖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9% 。
        3、 空气
        马铃薯贮藏窖内必须保证有流通的清洁空气,以减少窖内二氧化碳浓度。通风可以把外面清洁而新鲜的空气通入窖内,而把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等排出窖外。二氧化碳浓度高,会妨碍块茎的正常呼吸。种薯长期贮藏在二氧化碳较多的窖内,就会增加田间的缺株率和生长时期植株发育不良,结果导致产量下降。通风方式有2种:① 采用温度差的空气动力学原理通风,在热、冷气体形成的界面上,热空气向冷空气移动,冷空气向热空气移动。设有通风地沟的比不设地沟的通风效果要好,贮藏损失率明显降低。②通过通风地沟,利用通风设备强制通风,冷空气将热空气整体移出。通风设备主要有:风机、制冷式空气混合机、机械制冷、气候处理器等。
       4、 贮藏期的管理技术
     (1)贮藏前薯块处理技术
       ①灭秧收获。马铃薯在收获前7一l0天,先收掉茎秆,促进块茎后熟,减轻病害入侵,块茎表皮木质化增强,便于贮藏。
       ②薯块在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转运次数,避免机械损伤,以减少块茎损耗和病菌的侵染腐烂。
       ③收获后的块茎要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堆放,经过l5天左右预贮,使其伤口愈合,水分散失,加速已感病的薯块发病。块茎表皮木栓化。
       ④入窖时严格入窖质量,挑去伤、烂、病、冻、虫蛀等薯块。入窖薯块用马铃薯保鲜剂处理,入窖数量以不超过薯窖容积的2/3为宜。
       ⑤去净泥土。带泥土贮藏,会堵塞块茎间隙,造成通风不良,再加之湿度过大,易发生病害和腐烂。
       ⑥严格选薯。块茎贮藏前必须做到六不要,即薯块带病不要,带泥不要,损伤不要,裂皮不要,发青不要,受冻不要,且宜分级贮存。
       ⑦入窖薯块用马铃薯保鲜剂(抑芽剂)处理,防止马铃薯发芽,延长贮藏时间。当前处理方法可以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抑制马铃薯发芽,也是国际上马铃薯物流要求技术。目前普遍使用的技术有:辐射处理,氯苯胺灵(CIPC)处理、萘乙酸甲酯等。通过抑芽处理的马铃薯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可安全贮存7~8个月。
       A、辐射处理
       用60Co 的γ射线处理能抑制马铃薯的发芽。块茎经辐射处理后,薯块生长点、生长素的合成遭到破坏,抑芽效果明显,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公认。但由于辐照中心建设投资巨大及马铃薯种植多在偏远山区,辐射处理要将马铃薯转运至辐照中心处理,处理成本较高,目前在我国未得到实际应用。
       B、萘乙酸酯处理
可在马铃薯休眠期使用。方法是每10吨块茎用药0.4~0.5 kg,加5~30 kg细土制成粉剂撒在薯块中。萘乙酸酯挥发速度慢。
       C、氯苯胺灵(CIPC)处理
       氯苯胺灵已在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的一种抑芽剂。美国仙农公司研制的戴科马铃薯抑芽剂已在许多发达国家广泛使用。我国也开发出以氯苯胺灵主效成分的马铃薯抑芽剂粉剂和乳油,成本只有美国戴科抑芽剂40-50%,经过抑芽效果试验,与美国戴科抑芽剂粉剂完全一致。
用量:1公斤粉剂处理马铃薯1-1.5吨;1公斤乳油处理 20-25吨。
       粉剂(2.5%cipc)
       用量0.5~0.8 kg/吨,将抑芽剂直接均匀地撒在马铃薯上,如果马铃薯堆积多(多于50公斤),则需在堆放时分层施撒,层高在35cm左右,密封覆盖3~5天即可。如果在马铃薯收获后待创伤自然愈合、表面干燥后入窖(库)时施用,效果更好。
      乳油(30%cipc)
       乳油按1:200的比例兑水后,充分混匀,在马铃薯包装之前或出窖(库)运输时,均匀喷洒在马铃薯表面,稀释液喷洒量8~10kg/吨。
     (2)贮前设施处理技术
        通气 在马铃薯贮藏前1~2个月敞开窖(库)门晾晒通风7-10天,将窖内杂物清扫干净。
       ·制湿 西北地区比较干燥,在贮藏前一个月时间,用水浇窖,但要严格控制用水量,保证安全。
      ·消毒 在贮前2周左右,用硫磺粉熏蒸或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或用百菌清烟剂熏蒸;或用4%的福尔马林50倍液均匀喷洒窖壁四周;也可用燃烧秸秆或杂草烟薰1次,2d后打开窖门。
     (3)入库堆放技术
       入库堆放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散堆,轻装轻放,以防擦伤;由里向外,依此装放、分清品种,单窖保存。另一种是码放,是将马铃薯装入小孔编制网袋,35~45kg/袋,袋装垛藏,高8~10袋/垛,垛与垛相距0.8-1m,便于通风、观察,出窖方便。
马铃薯入窖时,要尽量做到按不同品种和不同途径分别贮藏。因为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用途,如品种休眠期的长短、耐贮性的强弱以及种用、食用、工业加工和饲用等。在贮藏期间的堆温等管理技术,就是根据这些不同特点和用途来确定的。如不同品种、不同经济用途的马铃薯,其堆放高度要求不同,使用前的增温处理也有所差别。因此,分别贮藏可以按其不同要求,加以分别对待。
要使马铃薯保持新鲜的品质和种用价值,必须把它堆放整齐,使其通风自如以利调节堆温。其适宜的高度据黑龙江农科所介绍:早熟种种薯1.1—1.25米;中晚熟种种薯1.3—1.5米:食用马铃薯1.5—1.7米。
干燥而健康的马铃薯,贮藏在通风条件较好的窖(库、室)内,堆高可达2米。堆放过高则下层的块茎所随的压力过大,会导致不应有的操作,上层的马铃薯块茎也会因堆内呼吸热的散发而呈现严重的出汗现象,从而导致块茎大量发芽和腐烂。在春季一、二月间将薯堆高度降低到0.5-1.0米时,能较长地保持抑制发芽所要求的低温。
       马铃薯在贮藏窖内不仅堆放高度要适宜,并且贮藏窖内还应经常保持留有一定的空隙。因此堆高还应与贮藏窖的容积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马铃薯堆的容积一般占贮藏窖容积的二分之一为宜,最多亦不得超过三分之二,据试验1m2的马铃薯块茎质量一般为650-750公斤(计算方法:适宜的贮藏量(公斤)=库窖总容积×750×0.65)。这样才能保持贮藏窖内空气的通畅和马铃薯正常呼吸的进行,否则会造成马铃薯块茎窒息、腐烂或变成黑心。
      (4)贮藏期的管理技术
       ①前期管理(入窖至l1月中旬) 薯块入窖后正处在后熟期,呼吸旺盛,分解出较多的CO2、水蒸汽和热量,容易出现高温、高湿。这时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具体操作是入窖初期打开窖门和通气孔,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当外界气温降到0℃时,调节窖门的开度。
       ②中期管理(12月至次年3月份) 此期已是严寒低温季节,薯块也进入了深休眠状态,容易受冻害,此时以防冻保温为主。具体方法是:当气温降到-8℃左右时关闭窖门,只开通气孔。当气温降到-l2℃ 左右时,关闭通气孔,在晴朗暖和天气的中午,打开窖门和气孔通风约20min左右,每隔2周进行1次。
       ③后期管理(3月份以后) 此时气温、地温升高,薯块开始萌动,管理上以降温换气为主,不可随便打开窖门和气孔,以防热气进入,只可晚间和清晨通风。
       在贮藏期间要重视堆温的观测,当发现堆温由原来较低的温度升高到8℃以上时,要查明升高的原因是由于病害的影响还是其它条件的影响,如果是因病烂发热,应立即倒窖;如因其他条件,应立即设法控制。在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当检查堆藏的马铃薯中有3-5%以上感染了软腐病,10%以上感染了干腐病,3-4%以上冻烂时,亦应马上倒窖并进行选剔工作。在倒窖时应按块茎上表现的病症,将感有软腐病、干腐病、晚疫病等全部挑除。在贮藏期间块茎还常带有环腐病和黑心病,由于这两种病害从块茎外部不易识别,不便挑选,应从控制温度上防止其蔓延,因低温条件能防止这两种病害的发生、蔓延和加重。